在上剧场,重造一场“梦”
2月2日,话剧《如梦之梦》专属版在上剧场再度上演。
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,《如梦之梦》的上演似乎多了一层给人熨帖与力量的特殊意义。在倪妮(“顾香兰C”扮演者)看来,故事最终,顾香兰和五号病人的那番对话也是对观众说的:“你可以坚持,你也可以不坚持。人生的路很长,所有好的、不好的,每个人都会遇到。我们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去体验它,去感受它,放下了也好,不放下也没什么,新的一年总会开始,时间不会因为你而停滞。”
从2000年的台北艺术大学出发,到如今的上剧场,历经24年,《如梦之梦》就仿佛剧中的人物一样,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。
比起上一年专属版话剧的初次登场,这一次的复排编剧、导演赖声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,“尤其是上剧场自己的演员,又经历了一年的磨炼,不管是参演《暗恋桃花源》还是《宝岛一村》《镜花水月》等等,他们都有新的体验。候鸟型的倪妮、文章,他们也能很自然地融入这个团队,就像是回家了一样。”
“我们的演员和主创就是非常本真地爱表演、爱艺术的人。”倪妮十分珍惜回到《如梦之梦》专属版这个大家庭的机会,“这里对我来说是返璞归真的一个地方。”
作为一部需要特殊舞台、时间长达8小时的话剧,《如梦之梦》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生命力,陪伴着赖声川和《如梦之梦》一路走到今天的丁乃竺说:“这部戏从一个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完成的梦,一直走到了现在,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很顺利的。”这个庞大的故事所承载的价值与哲思,也被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不断地重新演绎和传递。
1月31日是正式演出之前的联排。倪妮穿上戏服,在圆形的舞台上和其他演员们一同绕场。那一次,她比以往走得都稳,“绕场时突然觉得,我只要心里放空,相信自己是一个落魄的魂魄,在那里没有情绪地游荡着,好像就根本不用担心走得稳不稳这件事了。”
第二次出演顾香兰,倪妮心里更加笃定,也对人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。演出之前,她找到导演赖声川,探讨自己对于人物情绪和状态的调整。“我做了一些情绪上的调整,希望在刚开始能承接一些青年顾香兰娇滴滴的、情感丰富的女人味。因为故事的时间线拉得很长,(如果)前后变化明显一些,更能塑造这个角色的苦难感、悲鸣感。”
赖声川同意了她的想法,作为《如梦之梦》的原作者,他认为倪妮所诠释的顾香兰少了过去的强势霸道,向一种更脆弱、更接近人性的角色特质靠近。“顾香兰应该是我写过的最复杂的角色,我们允许演员有更多层次的表现。这一次,顾香兰身上的倔强感和脆弱感,我都看到了,这些都是倪妮自己去做的。我觉得这样很好。”
在紧迫的彩排时间里,倪妮一遍又一遍地让自己沉浸在顾香兰的故事中,尽可能地感受情绪,完善表演。“比如摔凳子那场戏,从我第一轮演出开始就特别不笃定,总觉得踹一下凳子没有办法达到爆发的状态,排练的时候也总是在琢磨这个事儿。第一次联排的时候,我就试了一下用手把凳子扔开,好像比用脚轻轻踹一下更能带动我的情绪,所以那场戏就这么演了。”
“演员只要进入角色,忠实于那个角色以及那个情境,给出真实的反馈,就是好看的。”赖声川说。
文章饰演五号病人,这个角色内心世界丰富,身上带着面对命运无常时的迷茫与不知所措,于是,文章在自己身上挖掘着与五号病人之间的情感连接。饰演王德宝的宗俊涛则说:“我大概从来没有演过一个人物密度可以这么高的角色。”王德宝在舞台上由生到死,再重活一遍,不断地寻找,“他的一生就是这样,顾香兰是他的梦。”饰演伯爵的樊光耀今年第一次参演《如梦之梦》专属版,于他而言,舞台上最大的困难不是准确地表演,而是“真正地让角色活在台上,能够在台上活出来”。
2019年,樊光耀和倪妮在话剧《幺幺洞捌》中有过合作,这一次戏剧舞台上的二搭,二人也有了更多的默契。“我们不断地有新想法、新点子,试图创造出一些新的火花。倪妮在舞台上驾驭角色的时候,很多的直觉是非常好的,她可以第一时间、毫无保留地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。”
对出演《如梦之梦》的演员而言,每一次的“入梦”都是一次对自我的探索和对命运的叩问。“剧场是一个让演员发挥的地方。”丁乃竺说,“因为演员赤裸裸地站在舞台上直面观众,他的一举一动会带领着观众进入戏剧的想象空间里。每一天、每一场的表演都不能复制,因为每场观众不一样,演员的能量也有高有低,这也是戏剧最大的魅力所在。”
《如梦之梦》的故事诞生于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,赖声川坐在那儿,看着周遭来自天南海北、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,不远万里来到这里,或是观光,或是朝圣。他被此情此景触动,一口气写满了一张A4纸正反两面的大纲。这个穿越百年时光、横跨亚欧大陆的故事就这样慢慢地浮现出来。
站在24年之后的现在,《如梦之梦》的叙事逻辑、表达形式与哲思内核依然是超前的。“我觉得蛮神奇的,在我的创作里面,《如梦之梦》在灵感来临的时候就已经很完整。”赖声川说,“就像雕塑一样,当你把它做出来之后就已经是完整成型的作品了,我们要做的就是精修,再去掉一些多余的部分。”
《如梦之梦》专属版最引人注目的变化,是舞台中央的观众席被设计成了圆形,它被称为“莲花池”,会随着剧情而自动旋转。相比过去的版本,这样的设计更接近于创作之初的设定。“在台北艺术大学演出的时候,观众席只有莲花池,没有外围的观众。”丁乃竺回忆道。
对于赖声川而言,坚持环绕舞台并不是一种噱头,而是真实的、必不可少的表达技巧,“它可以让观众回归到一种更原始的状态,人跟戏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隔着第四面墙看橱窗里面的人和事,而是你就身处在戏剧空间之中,似乎成为戏的一分子,一种我们现代人很缺乏的仪式感就产生了。”
对于观众而言,要去理解这个包罗万象、如梦似幻的故事似乎并不容易,表演的形式感就成为触达观众情感的重要方式。即使是倪妮在第一次看《如梦之梦》时,也有许多不明白的部分,但依然为舞台所呈现的氛围所感动。“大家需要走进剧场去看,我觉得这需要一点经历、一点时间。有些片段可能看一遍会不明白,这就要反复观看,反复琢磨,才能明白赖老师为什么会采用一些看上去有一点夸张的形式去表达,它可能并不只是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一层肤浅的内容,而是有它背后更深层的寓意。”
话剧舞台的特殊性在于每一次排演都是一次全新的表达。在这一次的复排里,赖声川做了许多“一次性”的改动。比如,让文章饰演的五号病人在下半场开始时和其他演员们一起绕场;又或者当五号病人濒临死亡时,让倪妮扮演的顾香兰上台,两人相隔着数十年的时空,却又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命运相连的人遥遥相望。“没什么逻辑和道理,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个迷离的灵感。以后会不会继续这样子我也不确定,但是今年的我们这么做感觉非常好。”赖声川说。
80余场戏,每一场戏都有许许多多的细节要照顾到。但在他的内心深处,所有改变都指向化繁为简,“这二十四年里,我觉得自己继续在往前走,很多时候是做减法。好的戏剧就在房间这么大的一个空间里面演出,但是它可以从这样一个房间一张桌子变成一个宇宙。最简单的其实是最难的。各种艺术也好,设计也好,甚至是做厨师,最难的就是做个最简单的蛋炒饭。”
演出之前,赖声川带着演员们“聚气”作为上台前的暖身。演员们聚集在一起,每人念一个词,大家一起跟念,最后互相加油打气。这是他执导话剧以来就延续至今的重要仪式。
“我听到很多演员会跟我说,《如梦之梦》对他们的表演生涯来讲是一个太重要的作品。”丁乃竺说。这不仅仅源于长时间舞台表演、复杂的编排调度所带来的挑战,更重要的是戏剧本身给人带来的哲思,比起表演本身,它拥有更加持续和深刻的影响力。
在第一场演出之前的聚气环节,赖声川问演员自己今天想要给舞台、观众带来怎样的感受,倪妮给出的回答是“净化”。“因为我觉得好像每演完顾香兰一次,就是对我自身的一次净化。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我并不是在塑造一个神明,而是在塑造芸芸众生。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众生皆苦,人也并不是有了觉醒的意识,就一定能够被拯救,他可能需要反反复复地去撞南墙,需要反反复复地陷入泥潭,才有可能在临终前放下执念。”
演过顾香兰之后,倪妮对于表演多了一份更加坚定的信念感,站在舞台上,她觉得自己更纯粹、更享受当下。“如果你在表演前还担心该怎么样去演这场戏,这些杂念就会影响到即将发生的每一个瞬间,多可惜。其实想想看,世间的万事万物,人与人之间,事情与事情之间,无非都是这样一种因果关系。我作为演员,享受当下那一瞬间就好了。”
浮生若梦,每一个剧中人都有自己对于人生的探寻。正如宗俊涛讲王德宝对于爱的追逐与执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,樊光耀说我们无法像剧中一样在城堡面前就看见自己,而文章在经历过五号病人的坎坷人生之后平静地说:“要好好活。”
舞台上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着如梦似幻的故事,浮生轮转仿佛大梦一场。事实上,《如梦之梦》这个故事所触碰的是一个大众一向不愿意接近的主题——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和尊重死亡。
“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其实是一体的。”赖声川说。当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降临,当命运的钟声敲响时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?“这个故事其实也在讲人生的循环和轮回。”就像有些观众反馈的那样,在看的时候或许会随着演员和剧情而情绪起伏,但是看完之后会获得一种巨大的平静。
在《如梦之梦》诞生至今的二十四年里,人们身处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许多人对于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层次的体认,戏里戏外形成了某种互文。“无常对我来讲就是最基本的原理,就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无法打败的一个事实。”这是赖声川创作这个故事最基本的底色,“接受无常,或许美好的事情会突然间变得不美好,但反过来也是一样,所有不美好也可能在顷刻间变美好。其实不是悲观或者乐观,而是进入到一种更高维度的思维方式。”
在梦醒时分,观众走出剧场,或许他们没有从这部戏中带走一个确定的人生答案,但它所带来的思考本身就是一条道路。赖声川的发问在二十四年后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:“在看完这个戏之后,能不能更自在一点面对你自己的人生?”
上城士独家记录|话剧《如梦之梦》幕后记录片
出品:伦思博
摄影:尹超
统筹:张海淼
美术:ZHU
摄影制片&助理:SUPERSTUDIO
制片:FANG-TeamBEE
撰文:魏侨
设计:王若菲
灯光器材:INSTUDIO
导演:张恒
摄像:张泽龙、毛正林
剪辑:Moriarty
助理:陈怡
鸣谢:上剧场